通過中智視角走進物流行業
1月10日,國務院正式發布《國務院關于“十四五”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的批復》(國函〔2021〕138號),這也是我國建國以來推出的首個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五年規劃。
— 國務院616字回復,字字千金 —
我們首先看看國務院回復的內容,全文不過616字(見圖)。
一、重在名稱
《回復》提出,規劃全稱《“十四五”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》,請注意,這是“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“,不是“現代流通業發展規劃”,強化體系系統性,戰略性建設,而不只是行業發展。為什么?
因為流通業是基礎性、戰略性、先導性產業,產業地位在服務業中不亞于金融業。金融業是血脈行業,物流業則是食管行業,給經濟續命的。流通斷了,國家經濟就崩盤了。
▲ 國務院關于“十四五”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的批復全文
二、重在定調
《回復》的第二段,稍微有點長,但幾個關鍵詞的定調,需要跟現代流通體系結合起來:
一是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”,即國內大循環為主體,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的新發展格局。本質上不就是流通支撐的發展新格局?2020年4月,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2020年5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,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”。
二是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”,中國經濟發展不就是靠著改革開放走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改革開放不就是融入全球流通體系,深化改革就要深化流通體系改革,中國傳統流通模式,尤其大宗商品流通模式恐怕要深度改,改到可以掌握自己流通經濟命脈。
三是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”,現代流通體系發展,將是運用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現代流通,是基于數字供應鏈大腦,精準對接供需的現代流通。在全球超級電商陣營中,中國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已經走出來,但在大宗流通等領域,中國企業做的還不夠好。
四是“推動高質量發展”,這是加持創新驅動發展調子的延續,但也是更高標準要求。中國2016年躍居全球最大物流市場,但是虛胖的市場。2021年是全球海運物流市場最強市場,但中國最大海運企業中遠海運沒有躍居第一,反而排名有所下降。地中海航運、馬士基礎大幅靠前。中國是全球最大公路市場,但沒有一家世界500強公路物流企業。中國是全球最大快遞市場,但中國最大快遞企業順豐仍與UPS等在營收能力上存在不小差距……
不過,最核心的內容是六個流通的表述,具體內容如下:
《回復》提出,“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,培育壯大現代流通企業,提升現代流通治理水平,全面形成現代流通發展新優勢,提高流通效率,降低流通成本”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流通意思。
一是流通設施:“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”。這是中國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發展的根基,它既包括基礎的鐵路、海運、空運、公路、管道等等運輸設施,也包括倉儲、商超等商業設施,還包括電商交易平臺等。
二是流通企業:“培育壯大現代流通企業”,沒有全球一流的流通企業,就沒有全球一流的現代流通體系。這一點不只是要阿里巴巴、京東集團等生活物資流通企業要強大,還需要像中石油、寶武鋼鐵等參與全球能源及鋼鐵生產資料流通企業要強大。
三是流通治理:“提升現代流通治理水平”,流通治理的現代化是制約流通體系建設的關鍵,長期以來流通治理存在九龍治水,各管一段。發改委、商務部、交通部等都有涉及流通管理,發改委管綜合物流,交通部管運輸物流,商務部管商貿物流,像發改委牽頭的現代物流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似乎在弱化,是不是要加強。
四是流通優勢:“全面形成現代流通發展新優勢”,什么樣的發展新優勢,應該是基于前三項,流通設施有新優勢、流通治理有新優勢、流通企業有新優勢,但也不至于此,隨時流通產業集群和城市集群等發展,中國還可以具備新優勢。
五是流通效率:“提高流通效率 ”,這是流通的核心價值,現代流通就是要推動流通全流程效率提升,全鏈路效率提升,這就是現代供應鏈創新發展的價值。
六是流通成本:“降低流通成本”,這是流通的核心目的,降低成本就是創造價值,通過全流程的集約化、精益化管理和服務,降低全鏈路的成本是現代流通的方向。
三、重在部署
《回復》提出,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把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作為本地區“十四五”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,加強組織領導,明確責任分工,完善工作機制,編制建設方案,細化落實措施,確保將《規劃》明確的重要目標任務落實到位”
掌鏈理解,這是國務院布置作業了,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民政府要依據這個藍本編制地方“十四五”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,這就是要全國一盤棋的,發揮中國特色的制度優勢,把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形成上下同欲的制度設計。
四、重在有貨
《回復》提出,《規劃》實施涉及的重要政策、重大工程、重點項目按規定程序報批。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綜合統籌服務,密切跟蹤《規劃》實施進展,開展《規劃》實施情況評估,重大問題及時向黨中央、國務院報告。
第四段回復透露了干貨。“重要政策、重大工程、重點項目”這三重,將是落實前面所有工作的抓手。具體會有哪些重大工程、重點項目呢?我們拭目以待。
— 為什么說,這個規劃價值大?—
第一,長期以來,中國經濟發展是“重生產,輕流通”的,這是改革開放四十三年來,我國首次推出現代流通的五年規劃。建國以來,中國都在往工業化路上發展,在這條路上,我們較多重視生產制造,卻輕視流通服務。
第二,長期以來,中國流通服務企業“弱、小、散”,在全球流通市場,長期以來都是沃爾瑪、家樂福、家得寶、7-11等國際流通服務巨頭,以及馬士基、UPS、FedEx等國際物流巨頭主導全球物流市場。中國企業缺乏流通話語權。雖然生產東西很多,但價值被國外流通企業賺走利潤。
第三,長期以來,中國國際流通存在著被卡脖子風險。在美國大推貿易霸凌,封殺華為、大疆等中國科技企業,推進供應鏈對華脫鉤時,有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流通體系仍然存在。中國國際海運市場被馬士基、地中海航運等發達國家航運巨頭主導;中國國際快遞市場被FedEx、UPS、DHL主導。當華為包裹被FedEx“劫持”后。
來源:掌鏈
tag: